提起古代的馬其頓王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是的,這位與漢尼拔、凱撒和拿破崙齊名的軍事家將大軍開到了印度河流域,完成了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的壯舉,但真正率領馬其頓崛起的卻並不是他,而是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如果沒有這位老國王的勵精圖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強敵,讓馬其頓躋身希臘強國之林,恐怕亞歷山大也沒有什麼本錢來完成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擴張事業。
就算作為人質也不忘初心腓力二世是前任國王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當時在希臘地區掌握話語權的並不是馬其頓,而是底比斯。因此腓力被作為政治妥協的犧牲品來到了底比斯王國成為了人質。不過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儘管身為人質,但腓力並沒有放鬆自己,他向底比斯人的名將也是他們精神領袖的伊巴密濃達積極討教軍事戰術和指揮要領,改良了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底比斯方陣,並以此為基礎在回國後組建了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馬其頓方陣。而且年輕的腓力還是一位運動健將,曾摘得古代奧運會戰車比賽的金牌,可以說底比斯的經歷磨練出了他那睿智、冷靜與堅定的信念,對他日後逐漸成長為一代英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公元前367年,腓力結束了人質生涯回到馬其頓,此時恰好國內發生動蕩,王位更替的極為頻繁,這種情況共持續了8年之久,他的兄長帕迪卡斯三世也在一次平定內亂的軍事行動中喪生。於是馬其頓人民選舉帕迪卡斯三世的幼子,還處於襁褓之中的阿敏塔斯為王,而腓力以叔父的身份進行攝政,當時他年僅21歲。經過兩年的準備,腓力已經基本控制了各級政府,見時機成熟,他在公元前357年廢黜了侄子的王位,自己當上了馬其頓國王。然而這並不意味這他已經坐穩了王位,色雷斯地區的邦國支持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們來爭奪王位,而雅典則是為了奪回被馬其頓佔領的安菲波利斯的殖民地,選擇支持覬覦王位多時的阿吉烏斯。然而睿智的腓力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憤怒,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說服了色雷斯和雅典放棄了對奪權者的支持,為自己化解了危機。
加強中央集權,團結一切力量腓力二世以前的馬其頓王國之所以內亂不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權受到了公民大會和貴族議會的掣肘,腓力稱王后改變了這種情況,將更多的權力集中的自己手中。這一改革在軍事體系上表現的十分清晰。由於長期的內戰導致許多老牌貴族勢力土崩瓦解,無法為國王提供充足的軍事資源。針對這一情況,腓力將目標放在來到馬其頓淘金的異族人身上,以他們為班底組建了新的皇家護衛隊,並任命倖存下來的老貴族擔任長官。此外他還組建了一支由倖存的貴族子弟組成的騎兵,並配上了來自馬其頓或色雷斯的優良種馬,雖然人數僅有800,但訓練有素,能以密集的隊形進行作戰,而且可以按照不同的命令運用靈活多變戰術,彼此之間配合默契,行動整齊劃一。
拉攏卡爾西狄斯聯盟對抗雅典卡爾西狄斯聯盟一直是希臘地區一股強有力的政治力量,即使在雅典鼎盛時期,他們依然能保證安菲波利斯的獨立。公元前357年的冬天,馬其頓與雅典都在爭取與卡爾西狄斯聯盟訂立盟約。但腓力二世開出了更為誘人的條件,那就是把安提木斯的肥沃地區讓給聯盟,並答應幫助他們將被雅典吞併的波蒂代亞解放出來,於是馬其頓與卡爾西狄斯的軍事同盟正式建立,雙方共同出兵向雅典作戰,而且任何一方都不允許單獨與雅典簽訂和約。公元前356年春季,腓力二世如約出兵佔領了雅典控制波蒂代亞,而且對雅典人也算是厚道,讓他們免交贖金而離開,然後把這裡轉交給了卡爾西狄斯聯盟管轄。
挫敗色雷斯和雅典,建立優勢地位儘管腓力鞏固了與卡爾西狄斯聯盟的關係,但依然面臨著雅典和色雷斯的威脅。而馬其頓在外交上與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也引起西色雷斯王色特里波律斯的擔憂,為了早日掃除後患,他夥同奧尼亞王李普斯、伊利里亞王格拉布斯攻打新晉歸附馬其頓的城市腓力比,然而卻遭到了馬其頓軍的頑強抵抗而功敗垂成。有意思的是,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356年8月的某一天,腓力二世一下子來了個三喜臨門,他的馬在古代奧運會上獲勝;他的王后奧林匹亞斯生了一個男孩兒,即後來名震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而最後一個喜訊就是他麾下的大將帕爾門尼奧率軍擊退了伊利里亞人。
公元前355年,腓力二世發動了他登基以來最為艱難的一場戰爭,那就是要攻取雅典在馬其頓海岸線上的最後一個據點米冬。可以說米冬在雅典的控制之下讓腓力二世寢食難安,因為一但卡爾西狄斯聯盟與雅典聯手,他們就可以以米冬為根據地慢慢侵佔馬其頓。幸運的是卡爾西狄斯聯盟非常具有契約精神,他們並沒有出兵幫助雅典人,而腓力二世則身先士卒,率領著馬其頓的勇士們一舉攻陷了米冬,不過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右眼在戰鬥中中箭不幸失明。公元前354年,當一支雅典援軍到達米冬城下的時候,已經驚恐的發現城頭上插滿了馬其頓的旗幟。
做全希臘的王,參與第二次神聖戰爭腓力二世的志向當然不會僅僅局限在解放馬其頓這一目標上,他想要成為全希臘的君主,因此他開始思考對希臘本土的入侵計劃。當時福基斯人在第一次神聖戰爭結束以後,因為將原本要獻給阿波羅神諭的一些土地世俗化而被神諭附近的邦國所制裁,而福基斯人並沒有回頭是岸,反而將錯就錯,乾脆用這些土地的收入僱傭了一支軍隊對同盟國作戰,讓同盟國的老大底比斯人鎩羽而歸,後者被迫求助於馬其頓,於是腓力便順水推舟,以神的名義討伐福基斯人,也正好為自己博取個好名聲。很快馬其頓這邊就傳來了捷報,腓力親率大軍在塞薩利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然後他賄賂了雅典的領導者,讓其按兵不動,馬其頓軍便一路高歌猛進向希臘中部挺近,福基斯人無力抵抗,只能把近鄰同盟的位置讓給了腓力。而馬其頓被授予了與底比斯人、塞薩利人一起主持皮提亞競技會的特權,這是腓力一直朝思暮想卻求之不得的地位,因為這標誌著馬其頓人獲得了主宰整個希臘的機會。
對雅典的決定性勝利:喀羅尼亞戰役儘管第二次神聖戰爭為馬其頓贏得了極高的名望,但想要真正主宰希臘,雅典是必須要跨過的一道坎兒。公元前339年,腓力的軍隊曾經將拜占庭圍得水泄不通,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然而雅典的統治者意識到如果拜占庭被馬其頓所控制,那麼他們在海上的貿易特權將不復存在,於是雅典人的水師在拜占庭海域附近重創了野心勃勃的馬其頓軍隊,此戰的勝利也讓雅典看到了將馬其頓趕出希臘的希望。
但雅典人並沒有能開心多久,腓力二世很快便率軍攻佔了弗西斯,而雅典這一邊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要不是德摩斯梯尼力排眾議,積極主張抗戰,可能雅典人連像樣的防禦力量也組織不起來。公元前338年,雅典、底比斯、彼俄提亞的僱傭軍以及伯羅奔尼撒的幾個兵團組成的希臘聯軍與腓力二世的馬其頓軍在喀羅尼亞展開天王山戰役,腓力和他的兒子年輕的亞歷山大,分別統帥左右兩軍殺得希臘聯軍血流成河,節節敗退,此次輝煌的勝利徹底奠定了馬其頓在希臘世界的霸權地位,希臘人抵抗的主要力量慘遭毀滅性的打擊。剩下的一些小城邦根本無力抵擋馬其頓人的鐵蹄,在腓力二世的軟硬兼施下,紛紛舉起了白旗。
科斯林大會,成為希臘世界的主宰喀羅尼亞大捷後不久,腓力二世就乘熱打鐵在科斯林召開了全體希臘國家會議,除了斯巴達以外所有的古希臘城邦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而馬其頓無可爭議的成為了會議的主導者,並且成立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希臘國家聯盟,腓力還起草了一部憲法來規範各個城邦的政治行為。但馬其頓國王目的恐怕不僅僅在於建立一個聯盟那麼簡單,他的真實目的是藉此取得希臘各邦的支持,以實現遠征波斯帝國的計劃。而腓力自然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支遠征軍的主帥,幾乎所有的希臘城邦或情願或被迫的準備著這次規模浩大的軍事行動。然而此時卻發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遇刺身亡,壯志未酬就在腓力豪情萬丈的準備軍事擴張的時候,厄運也降臨到了他頭上。公元前336年的夏天,腓力為自己出嫁的女兒舉行隆重的婚禮,他身穿著白袍,在眾多賓客的祝福聲中走進了布置得非常精美奢華的禮堂,此時人群中突然有一個偽裝成親兵的年輕人向他沖了過來,用手中的匕首果斷又迅速得刺入了腓力的胸膛,這位傑出的馬其頓國王倒在一篇血泊之中當場斃命。而這個刺客卻想趁著現場一片混亂之際策馬逃跑,不料天不遂人願,由於馬腿被教堂外面的野藤絆住,他從馬背上跌了下來,死於衛兵的亂刀之下。不過他的死也讓此次刺殺事件成為了一個永遠都解不開的迷,幕後的黑手到底是抗拒君主制度的希臘人,還是被瓜分利益的傳統貴族,有人甚至認為是腓力的前妻出於嫉妒策划了此事件,正確答案如今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結語如果腓力二世沒有遇刺身亡的話,可能馬其頓王國的擴張要提前好幾年,這或許會改變之後的歷史進程。不過任何假設在歷史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腓力二世才是真正帶領馬其頓王國走出困境並在希臘地區樹立霸權地位的領袖,只不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光輝太過耀眼,以至於掩蓋了他父親的功績。但我依然認為,後人乘涼也別忘記前人種樹的艱辛,如果說亞歷山大是開拓者的話,那麼腓力二世就是創業者,他交給自己兒子的是一個統一、強盛而又穩定的政權。我們可以看到亞歷山大繼承了父親在底比斯方陣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馬其頓方陣,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軍事勝利,甚至在亞歷山大的教育問題上腓力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就是腓力親自挑選的,這位著名的哲學家教會了他過一種高尚的生活,開啟了古希臘文明的智慧大門。
參考文獻:
《希臘史》
《希臘史:迄至公元前332年》
《簡明希臘史》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希臘史》
《企鵝歐洲史:古典歐洲的誕生》
文:蘭台令君
圖:來源網路,侵權必刪
樹立馬其頓強國地位的其實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
提起古代的馬其頓王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是的,這位與漢尼拔、凱撒和拿破崙齊名的軍事家將大軍開到了印度河流域,完成了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的壯舉,但真正率領馬其頓崛起的卻並不是他,而是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如果沒有這位老國王的勵精圖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強敵,讓馬其頓躋身希臘強國之林,恐怕亞歷山大也沒有什麼本錢來完成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擴張事業。
就算作為人質也不忘初心
腓力二世是前任國王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當時在希臘地區掌握話語權的並不是馬其頓,而是底比斯。因此腓力被作為政治妥協的犧牲品來到了底比斯王國成為了人質。不過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儘管身為人質,但腓力並沒有放鬆自己,他向底比斯人的名將也是他們精神領袖的伊巴密濃達積極討教軍事戰術和指揮要領,改良了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底比斯方陣,並以此為基礎在回國後組建了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馬其頓方陣。而且年輕的腓力還是一位運動健將,曾摘得古代奧運會戰車比賽的金牌,可以說底比斯的經歷磨練出了他那睿智、冷靜與堅定的信念,對他日後逐漸成長為一代英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
公元前367年,腓力結束了人質生涯回到馬其頓,此時恰好國內發生動蕩,王位更替的極為頻繁,這種情況共持續了8年之久,他的兄長帕迪卡斯三世也在一次平定內亂的軍事行動中喪生。於是馬其頓人民選舉帕迪卡斯三世的幼子,還處於襁褓之中的阿敏塔斯為王,而腓力以叔父的身份進行攝政,當時他年僅21歲。經過兩年的準備,腓力已經基本控制了各級政府,見時機成熟,他在公元前357年廢黜了侄子的王位,自己當上了馬其頓國王。然而這並不意味這他已經坐穩了王位,色雷斯地區的邦國支持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們來爭奪王位,而雅典則是為了奪回被馬其頓佔領的安菲波利斯的殖民地,選擇支持覬覦王位多時的阿吉烏斯。然而睿智的腓力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憤怒,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成功說服了色雷斯和雅典放棄了對奪權者的支持,為自己化解了危機。
加強中央集權,團結一切力量
腓力二世以前的馬其頓王國之所以內亂不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權受到了公民大會和貴族議會的掣肘,腓力稱王后改變了這種情況,將更多的權力集中的自己手中。這一改革在軍事體系上表現的十分清晰。由於長期的內戰導致許多老牌貴族勢力土崩瓦解,無法為國王提供充足的軍事資源。針對這一情況,腓力將目標放在來到馬其頓淘金的異族人身上,以他們為班底組建了新的皇家護衛隊,並任命倖存下來的老貴族擔任長官。此外他還組建了一支由倖存的貴族子弟組成的騎兵,並配上了來自馬其頓或色雷斯的優良種馬,雖然人數僅有800,但訓練有素,能以密集的隊形進行作戰,而且可以按照不同的命令運用靈活多變戰術,彼此之間配合默契,行動整齊劃一。
拉攏卡爾西狄斯聯盟對抗雅典
卡爾西狄斯聯盟一直是希臘地區一股強有力的政治力量,即使在雅典鼎盛時期,他們依然能保證安菲波利斯的獨立。公元前357年的冬天,馬其頓與雅典都在爭取與卡爾西狄斯聯盟訂立盟約。但腓力二世開出了更為誘人的條件,那就是把安提木斯的肥沃地區讓給聯盟,並答應幫助他們將被雅典吞併的波蒂代亞解放出來,於是馬其頓與卡爾西狄斯的軍事同盟正式建立,雙方共同出兵向雅典作戰,而且任何一方都不允許單獨與雅典簽訂和約。公元前356年春季,腓力二世如約出兵佔領了雅典控制波蒂代亞,而且對雅典人也算是厚道,讓他們免交贖金而離開,然後把這裡轉交給了卡爾西狄斯聯盟管轄。
挫敗色雷斯和雅典,建立優勢地位
儘管腓力鞏固了與卡爾西狄斯聯盟的關係,但依然面臨著雅典和色雷斯的威脅。而馬其頓在外交上與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也引起西色雷斯王色特里波律斯的擔憂,為了早日掃除後患,他夥同奧尼亞王李普斯、伊利里亞王格拉布斯攻打新晉歸附馬其頓的城市腓力比,然而卻遭到了馬其頓軍的頑強抵抗而功敗垂成。有意思的是,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356年8月的某一天,腓力二世一下子來了個三喜臨門,他的馬在古代奧運會上獲勝;他的王后奧林匹亞斯生了一個男孩兒,即後來名震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而最後一個喜訊就是他麾下的大將帕爾門尼奧率軍擊退了伊利里亞人。
公元前355年,腓力二世發動了他登基以來最為艱難的一場戰爭,那就是要攻取雅典在馬其頓海岸線上的最後一個據點米冬。可以說米冬在雅典的控制之下讓腓力二世寢食難安,因為一但卡爾西狄斯聯盟與雅典聯手,他們就可以以米冬為根據地慢慢侵佔馬其頓。幸運的是卡爾西狄斯聯盟非常具有契約精神,他們並沒有出兵幫助雅典人,而腓力二世則身先士卒,率領著馬其頓的勇士們一舉攻陷了米冬,不過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右眼在戰鬥中中箭不幸失明。公元前354年,當一支雅典援軍到達米冬城下的時候,已經驚恐的發現城頭上插滿了馬其頓的旗幟。
做全希臘的王,參與第二次神聖戰爭
腓力二世的志向當然不會僅僅局限在解放馬其頓這一目標上,他想要成為全希臘的君主,因此他開始思考對希臘本土的入侵計劃。當時福基斯人在第一次神聖戰爭結束以後,因為將原本要獻給阿波羅神諭的一些土地世俗化而被神諭附近的邦國所制裁,而福基斯人並沒有回頭是岸,反而將錯就錯,乾脆用這些土地的收入僱傭了一支軍隊對同盟國作戰,讓同盟國的老大底比斯人鎩羽而歸,後者被迫求助於馬其頓,於是腓力便順水推舟,以神的名義討伐福基斯人,也正好為自己博取個好名聲。很快馬其頓這邊就傳來了捷報,腓力親率大軍在塞薩利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然後他賄賂了雅典的領導者,讓其按兵不動,馬其頓軍便一路高歌猛進向希臘中部挺近,福基斯人無力抵抗,只能把近鄰同盟的位置讓給了腓力。而馬其頓被授予了與底比斯人、塞薩利人一起主持皮提亞競技會的特權,這是腓力一直朝思暮想卻求之不得的地位,因為這標誌著馬其頓人獲得了主宰整個希臘的機會。
對雅典的決定性勝利:喀羅尼亞戰役
儘管第二次神聖戰爭為馬其頓贏得了極高的名望,但想要真正主宰希臘,雅典是必須要跨過的一道坎兒。公元前339年,腓力的軍隊曾經將拜占庭圍得水泄不通,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然而雅典的統治者意識到如果拜占庭被馬其頓所控制,那麼他們在海上的貿易特權將不復存在,於是雅典人的水師在拜占庭海域附近重創了野心勃勃的馬其頓軍隊,此戰的勝利也讓雅典看到了將馬其頓趕出希臘的希望。
但雅典人並沒有能開心多久,腓力二世很快便率軍攻佔了弗西斯,而雅典這一邊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要不是德摩斯梯尼力排眾議,積極主張抗戰,可能雅典人連像樣的防禦力量也組織不起來。公元前338年,雅典、底比斯、彼俄提亞的僱傭軍以及伯羅奔尼撒的幾個兵團組成的希臘聯軍與腓力二世的馬其頓軍在喀羅尼亞展開天王山戰役,腓力和他的兒子年輕的亞歷山大,分別統帥左右兩軍殺得希臘聯軍血流成河,節節敗退,此次輝煌的勝利徹底奠定了馬其頓在希臘世界的霸權地位,希臘人抵抗的主要力量慘遭毀滅性的打擊。剩下的一些小城邦根本無力抵擋馬其頓人的鐵蹄,在腓力二世的軟硬兼施下,紛紛舉起了白旗。
科斯林大會,成為希臘世界的主宰
喀羅尼亞大捷後不久,腓力二世就乘熱打鐵在科斯林召開了全體希臘國家會議,除了斯巴達以外所有的古希臘城邦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而馬其頓無可爭議的成為了會議的主導者,並且成立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希臘國家聯盟,腓力還起草了一部憲法來規範各個城邦的政治行為。但馬其頓國王目的恐怕不僅僅在於建立一個聯盟那麼簡單,他的真實目的是藉此取得希臘各邦的支持,以實現遠征波斯帝國的計劃。而腓力自然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支遠征軍的主帥,幾乎所有的希臘城邦或情願或被迫的準備著這次規模浩大的軍事行動。然而此時卻發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遇刺身亡,壯志未酬
就在腓力豪情萬丈的準備軍事擴張的時候,厄運也降臨到了他頭上。公元前336年的夏天,腓力為自己出嫁的女兒舉行隆重的婚禮,他身穿著白袍,在眾多賓客的祝福聲中走進了布置得非常精美奢華的禮堂,此時人群中突然有一個偽裝成親兵的年輕人向他沖了過來,用手中的匕首果斷又迅速得刺入了腓力的胸膛,這位傑出的馬其頓國王倒在一篇血泊之中當場斃命。而這個刺客卻想趁著現場一片混亂之際策馬逃跑,不料天不遂人願,由於馬腿被教堂外面的野藤絆住,他從馬背上跌了下來,死於衛兵的亂刀之下。不過他的死也讓此次刺殺事件成為了一個永遠都解不開的迷,幕後的黑手到底是抗拒君主制度的希臘人,還是被瓜分利益的傳統貴族,有人甚至認為是腓力的前妻出於嫉妒策划了此事件,正確答案如今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結語
如果腓力二世沒有遇刺身亡的話,可能馬其頓王國的擴張要提前好幾年,這或許會改變之後的歷史進程。不過任何假設在歷史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腓力二世才是真正帶領馬其頓王國走出困境並在希臘地區樹立霸權地位的領袖,只不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光輝太過耀眼,以至於掩蓋了他父親的功績。但我依然認為,後人乘涼也別忘記前人種樹的艱辛,如果說亞歷山大是開拓者的話,那麼腓力二世就是創業者,他交給自己兒子的是一個統一、強盛而又穩定的政權。我們可以看到亞歷山大繼承了父親在底比斯方陣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馬其頓方陣,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軍事勝利,甚至在亞歷山大的教育問題上腓力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就是腓力親自挑選的,這位著名的哲學家教會了他過一種高尚的生活,開啟了古希臘文明的智慧大門。
參考文獻:
《希臘史》
《希臘史:迄至公元前332年》
《簡明希臘史》
《邁爾斯教授講世界歷史:希臘史》
《企鵝歐洲史:古典歐洲的誕生》
文:蘭台令君
圖:來源網路,侵權必刪